欢迎来到湖南省残疾人康复研究中心官方网站!
关注微信

【学前教育宣传月】做父母的,不能替孩子长大

发布时间: 2018/5/24   阅读次数:228  字体大小:

1chapter 01

曾有读者留言:


“孩子想要什么,我们做父母的基本都会满足,我以为这是表达爱意的途径,没想到后来的我们,却变得渐行渐远,没有了话题。”


很多人会问: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作家老幺曾说:


“老一辈父母,自己吃过什么苦这辈子都忘不了。


自然影射在教育态度上时,爱会显得有些“笨拙”。


就像湿棉袄一样,穿上,太沉;不穿,太冷。”


一方面父母给予了孩子物质上的依托,却缺乏了精神上的靠近,孩子容易迷失方向而变得极端(特别在独生子女家庭)


另一方面,每一个有了独立需求意识的孩子,在需求和所得结果不一致时,都容易形成逃避心理,而这时父母的控制欲会越强,妥协的可能性也就越低。


哲学界有句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在中国经济跨级腾飞的40年里,几代人的财富观差别既有鸿沟,也有挑战,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家庭的亲子关系层面。


2chapter 02

在孩子眼里,和睦的家庭关系、健康快乐等的精神上的诉求位列前茅,现金、金融投资等物质财富居后。


这意味着,陪伴教育与金钱教育的空缺,是家庭关系里不可忽视的矛盾点。

我有个大学同学,孩子八岁,在孩子眼里,父亲的形象是一台提款机。


他手里的电子手游玩具数不胜数,跟同学外出,自己永远是最阔气的买单“大佬”,见到许久未见的父亲回家,第一句话就是要钱,而不是想念。


一家人去旅游,孩子全程低头玩游戏,夫妻俩根本束手无策。


我问他,孩子学会走路说话以来,陪孩子的时间加起来大概有多少?


他的回答虽是意料之外,但又是情理之中——加起来不足半年。


孩子的教育资金到位了,但父子间感情却成了此消彼长的牺牲品。


更令人担忧的是,在孩子没有生存手段之前,消费观就已经超前了。就像教育家培根所说:“金钱能让人堕落成魔鬼”。


权衡好教育与事业之间的利弊关系,需要一种折中的正确做法。



3chapter 03

IBM前董事长沃森就给出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在孩子读小学开始,沃森都会给他准备一笔适度的零花钱,让孩子定一个支出计划和一个收支目标。


在计划实施过程中,沃森从未离开过孩子的视线,哪怕忙于事业时,也会不时询问孩子计划进度。


目标达成时,沃森会跟孩子一起分享这份喜悦,比如孩子会请沃森吃一个冰淇淋。


良好的亲子互动,让孩子从小就形成了商业意识和理财习惯,当然最后也不负众望地成了IBM公司的首席执行官。

同样在亲子关系和事业上实现双赢的摩根财团创始人约翰说:


“只给孩子零花钱却不问他怎么花,你以为这是给孩子自由,实际上这是给了他离你更远的勇气。


最好的结果是,告诉他钱在你手中了,我希望你懂得怎么利用这笔钱去想更多的干活点子。


不久以后,他一定会感激你的,因为你成功地做了一名好父亲。”


教育科研专家讲教育手段分成三个部分:满足引导达成教育。


如IBM约翰的做法,满足孩子的零花钱需求,引导孩子向正确的财富观方向靠近,最后长久习惯熏陶,自然形成意识和习惯。


不同的是,很多中国父母往往缺失了“引导”,直接从“满足”跨到“教育”,这样的后果往往成了父母的控制,而非教育。



4chapter 04

之前家庭杂志做过一个针对两代人的调查问卷:


给父母辈的问题是——你觉得你了解自己的孩子吗?


给孩子的问题是——你觉得你的父母了解你吗?


最后结果是超一半的父母认为了解自己的孩子,但仅有两成孩子认为父母了解自己。

实际上,这是父母先入为主的教育思维,孩子全程没有被引导去独立思考和参与决策,尤其在财富观上。


知名博主张先生写过:“70后对钱的态度是我要存款,80后的态度是我要贷款,90后对钱的态度是我要信用卡。”


三代人巨大的金钱观差异,除了客观条件的大温床外,父母的教育是直接引爆这一现象的导火索。


年轻一代的90后对财富的诠释更是面面俱到,对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追求更多元,更为进取,这丝毫不亚于上一代人同时期的思维广度。


在给予孩子坚实的家庭关爱的同时,给予他更多的独立空间,才是让孩子健康成长的有力保证。

《请回答1988》有一句台词说:“爱一个人不是富裕了想要给予,而是恳切地必须给予。”


富裕给予是爱的本能表达,简单粗暴;而恳切给予是感性之下的理性决定,多了一分理智所在,和谐的亲子关系,往往最受益于这一点。



5chapter 05

龙应台在育儿态度上,就有着不一样的感悟:


“淡水的街头,阳光斜照着窄巷里这间零乱的花铺。 


回教徒和犹太人在彼此屠杀,衣索匹亚的老弱妇孺在一个接一个地饿死,纽约华尔街的证券市场挤满了表情紧张的人——我,


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给予孩子充分的时间去着手解决自己的事,而不是自己直接上手操作帮孩子解决。


否则,后果会是孩子一直没有学会“扎蝴蝶结”,而你也不可能“回忆起街边的种种和观察到瞬时的美好”。

成长路上,父母和孩子彼此的独立和成全是不可替代的,更不可越俎代庖。


当然,更多时候,家长需要做出更大的“让步”,才能更主动地接近孩子的内心世界,和谐的亲子关系,也是重要的人生财富。

从小就培养了拥有独立财富意识的孩子,更懂得体贴父母,这是一种让爱互相成就的导向结果,孩子最后会懂得,每一个家庭成员都不可或缺。


家庭和睦是最大的宝藏,在这条寻宝路上,没有人可以被落下,仅因为你们拥有的同一个梦想。




地址:湖南 · 长沙市 · 马王堆新桥古汉城湖南省康复研究中心
Copyright @ 2004 – 2014 湖南省残疾人康复研究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731-84686721 ICP:湘ICP备09005828号 | Web Design:梦启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