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您是用户还是验配师,相信对这样的场景并不陌生吧。那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助听器的耳模。
耳模是根据助听器使用者的耳甲腔和外耳道形状制作而成的,是将助听器放大的声音从助听器的受话器传递到外耳道以及鼓膜处的声学插件。耳模主要运用于耳背式助听器。
定做耳模的原因,主要是在于耳模的3大作用:
1、固定助听器(耳背式),防止脱落
由于普通式耳塞易滑落,当在人多拥挤的地方碰撞或剧烈运动后容易导致滑落,而很多老人或孩子浑然不知,经常会导致机器丢失的现象。而耳模的固定性即使在人多拥挤的情况下被碰到或参加剧烈的体育活动,即使耳背机可能会脱离耳廓,但机器连接的耳模还是会牢牢的固定在耳道上,不会产生掉落遗失的现象。
2、堵塞外耳道,防止声反馈(啸叫)
对于部分听力损失很重的用户,由于其助听器放大声音大,当外耳道不密封时,会导致放大的声音漏出进入麦克风产生循环放大形成非常明显的啸叫声,导致用户聆听言语声音受到很大的干扰,甚至会引起不舒适的感觉。
3、改变声学特性,改善音质
耳模耳道口的长短,声孔开口的直径等都会直接影响声学效果,因此通过修正耳模声道口的形状以及尺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充助听器在声学特性上的不足,进一步改善住听后的音质。如可在硬耳模上增加通气孔,很好的缓解用户的堵耳效应,使用户感觉声音不沉闷,聆听更加自然。
从样式上分类:
全耳式耳模:覆盖整个耳甲腔,密闭性最好,透气性差;常用于重度、极重度听力损失用户,或做了中耳手术留下大术腔的用户;
骨架式耳模:整体样式类似于全耳式,但在耳甲腔部分进行了镂空处理,其固定性效果类似于全耳式,但相较于全耳式来说其佩戴的舒适性更加,耳模也更加轻便;
半耳式耳模:外形介于全耳式与耳道式之间,其舒适性及固定性稍差于全耳式及骨架式,但是其佩戴的舒适性更佳;
耳道式(深耳道式)耳模:外形最小巧的,故其佩戴的美观度及舒适性也最佳,同时,因其外形小巧,其固定性较差及啸叫的风险较高,故要求用户的耳道具有较好的固定性,适合听损为轻-中度用户;
耳道锁式耳模:其外形类似于耳道式,但比耳道式多出一部分固定耳道锁,其有助于更好固定耳模以避免滑落,特别适合要求美观,舒适性要求高但耳道易滑落者。
耳模佩戴的舒适性与听力损失是呈负相关的。也就是说听力损失越严重,耳模的密封度需求就越高,其舒适性就越差。
用于制作耳模的材料是牢固,无毒,抗过敏
硬耳模:常用于成人,偶用于大小孩;
优点:经久耐用,可以使用很长时间都不会老化;透气性较好,佩戴的舒适性高。
缺点:其和皮肤的贴合性不强,在透气性比较好的同时密封性就不够高,如果用户的听力损失很重,助听器给出的声音就会很大,产生啸叫的可能性就会更大。并且,对于婴幼儿来讲,由于其耳廓的软骨部还没有完全成形,孩子的耳道、耳廓部分都非常娇嫩,小朋友贪玩儿容易磕碰,硬耳膜又比较硬,所以容易造成耳部受伤。
软耳模:常用于儿童,偶用于成人极重度/重度听损者;
优点:材质柔软,可以随着耳廓形状的改变而变化,不易对耳廓造成挤压和摩擦,因此对于耳道、耳廓部分非常娇嫩的孩子,即使发生磕碰也不易造成其耳部受伤;与耳道的贴合性好、密封,因此对于听力损失程度很重的用户来说,使用软耳模不易产生啸叫。
缺点:透气性差,长时间佩戴可能会出现闷、导声管水气凝结等情况;若家长或孩子佩戴、摘取方式不正确时,如直接用力拉拽易造成导声管脱落或耳模开裂的情况;易老化,需经常更换。
关于耳模的选择没有对错,用户可结合各种耳模的优缺点,以及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耳模即可。
耳模并不是一次做好就结束的,尤其是对于儿童用户。原因在于小儿的耳廓和外耳道生长发育,其大小外型都在变化,因此对于这部分用户更加需要定期更换耳膜。 对于婴幼儿用户建议更换时间如下:
1、3个月内小儿---每一个月换一次
2、3-9个月小儿---每两个月换一次;
3、9-18个月小儿---每三个月换一次;
4、18-36个月小儿---每6个月换一次;
5、3-6岁孩子---每9个月或一年换一次。
大小孩,成人与老人的耳模更换频率稍慢,因此在耳模老化,或与外耳道密封性变差引起“啸叫”时才更换。
无论婴幼儿还是成年人,更换耳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更好的贴合耳道,获得最佳的密封性,确保音质,防止啸叫。
耳模是助听器的一部分,也需要定期“保养”。因其实质是耳模材料制成的声学插件,其“保养”相对助听器会简单很多。
“保养”事项:
1、每天清理耳模出声孔,防止耵聍堵塞。
2、定期取下耳模,用清水或肥皂水进行清洗。注意:清洗后一定要甩干,尤其要注意甩干导声管中的水珠,以免影响声音。
温馨提示:取下耳模清洗保养后,安装时务必注意左右耳,以免造成左右耳戴错的情况哦!
以上是关于耳模的基础介绍,希望对各位验配师或用户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