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湖南省残疾人康复研究中心官方网站!
关注微信
  •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听力语言康复 > 工作动态

【听力语言康复科】探索家园合作新模式,共促幼儿全面康复

发布时间: 2019/3/21   阅读次数:55  字体大小:

对于听障儿童来说,家长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也是最容易接受和信任的人,更是听障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听障儿童绝大多数时间是和家长一起度过的,康复教育过程中家长的效能有着更为重要的影响,家长参与程度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听障儿童康复教育的成败。

近年来听力语言康复科在科室负责人朱湘枝老师的带领下,通过不断的反思与总结,尝试用日常渗透性家庭合作模式来开展家长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现将经验分享如下,供大家借鉴,以此更好的促进听障儿童全面康复。


     随着“儿童是主体,家长是主导,教师是指导”理念在听障儿童康复实践中的渗透及认可,各康复机构对家长工作的开展越来越重视,尝试了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成绩斐然。笔者所在机构的听力语言康复科历年来十分重视家长工作,近年来尝试的“日常渗透性家园合作模式”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现与大家分享,希望能为同行们对“家园合作”这一课题的研究提供帮助。

一、什么是日常渗透性家园合作?

康复机构与家长的关系问题是机构与家长比较困惑的问题,有人认为两者是一种契约关系,两者仅仅是为了完成孩子康复这一任务的结合,而忽略了具有人情和信念结合的盟约关系。的确机构康复更倾向于契约关系,家庭康复更倾向于盟约关系,事实上如果只强调具有契约关系的机构康复或者具有盟约关系的家庭康复,都很难实现双方在康复过程中的主动性,自觉性,很难发挥各自的独特作用,孩子的康复将不全面和完整。在康复实践中康复速度快,成效好的孩子往往是能很好理解机构开展家长工作立意且与老师沟通顺畅的家庭,他们明白孩子的康复,机构家长分别发挥着独特且不可替代的作用。有了这样的意识后,作为机构,在开展各项工作时不再是只考虑机构的立场,更有家长的立场;作为老师,不再是单纯的专业老师,与家长做好沟通并适时调整双方的康复教育方法也是自己工作中的重要一部分;作为家长,积极开展康复训练,完成老师每天布置的康复作业时不再被动,当康复机构需要家长的帮助时也会义不容辞。

日常渗透性家园合作就是将具有契约关系的机构康复与具有盟约关系的家庭康复有效融合,这种融合使得康复教育弥漫在康复机构和家庭生活的每时每刻,家园合作更多的体现在日常的小事中,双方为了共同目标而一同努力,发挥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日常渗透性家园合作模式的具体运用

(一)树立平等的家园合作观是开展家园合作工作的基础。

要实现真正意义家园合作的前提及基础就是要树立平等的家园合作观,只有把机构和家庭都作为康复工作中的主体,双方都能真正理解孩子康复过程中机构老师和家长的重要性,且发挥着独特且不可替代的作用,才是合作的前提和基础。

对机构而言,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家园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真正理解家园合作是帮助听障孩子取得好的康复效果,促进机构教师专业发展、更大程度的实现孩子家庭幸福的重要途径。家长不是机构的监督者,而是机构的同盟军,机构要与家长建立平等的合作关系,要尊重家长的态度,认真聆听家长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引导家长参与到机构的各项活动中来,而不是单方面的要求与命令。其次,教师应消除自己的权威思想,家长对孩子的了解程度远高于老师,家长能够给老师提出很多符合孩子个性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加上有些家长的文化程度也很高,他们的许多见解值得借鉴。对家长而言,家长要端正自己的心态,要明确自己在孩子的康复路上的重要性,多与教师交流,分析原因,当发现教师的康复方法对自己孩子不合适时要及时地与教师沟通,而不是消极的责备。

让机构和家长双方建立平等的合作观可以通过召开家长会、家长交流、家长访谈等形式让家长了解合作的重要性,通过建立各项合作机制让家长感受到合作的平等性,还可以通过各种活动让家长体会到合作的实质所在。我们多年的实践,深刻感受到只有机构和家长双方达成共识,家园合作工作才能得以良性的发展。


(二)建立合理的家园合作机制是开展家园合作工作的保障。

为了保障家园合作工作的顺利开展,建立合理的合作机制十分重要,这也是推进合作工作开展的必要保障。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合作机制以保障家园合作工作的顺利开展。

1、建立组织机构,让家园合作工作成为常规工作。

为确保家园合作工作的有序发展,我们在机构家长学校建立的家长工作领导小组的带领下成立了以科室负责人、家长组负责人及科室家长代表组成的科室家长工作小组,同时以家长自愿报名与民主推荐相结合形式产生了家长委员会。家长的任何建议和意见可以通过家长委员会反映给科室家长工作小组,机构或者科室的一些想法也可以通过家长委员会传递并得到很好地执行,这样双方能够做到沟通畅通,且避免了家长担忧的提意见和建议会对自己孩子不利的事情发生。有了完善的组织机构使家园合作工作常规化、规范化。

2、建立家长培训制度,树立正确的康复理念,提升康复技能。

让家长树立正确的康复理念并迅速掌握康复训练方法及技巧是十分重要的。建立家长培训制度并组织家长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是家园合作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我们建立了家长培训制度,每学期制定了适宜的家长培训计划。家长参加完家长学校相关培训外,还需完成科室相关培训,以提高家长的康复技能。在培训制度中我们明确规定了新生家长和老生家长分别需要达到了培训课时、内容及考核的要求。在培训形式方面,有发放学习资料、听名师讲座、家长微课堂、家长教学观摩与实践、家长课程比赛及家长经验交流等


3、建立家长参与管理制度,促进双方了解,提升家长的主体地位。

要使家园合作工作良性发展,建立家长参与管理制度十分必要,这样家长不仅能很好地体现自己作为合作一方的主体地位,还能让家长更全面了解康复机构的工作,更能促进康复机构工作的开展。我们建立了家长参与管理的膳食委员会、教师课程、课件及师德师风评比、听课评价、机构及教师工作满意度调查、常规教学检查等家长参与管理制度,很好地促进了家园的沟通及双方的发展。

4、建立双方考核制度,规范双方行为,促进合作工作良性发展。

为了使家园合作工作更有效的开展,建立考核制度是有利的保障。对于家长,我们制定了家长日常考核制度,分别从出勤、参与教学及参与活动三方面考核家长配合科室工作的情况,此项考核科室及家长组负责人、集体课及别化教师、保育员及家长代表均参与评分,评分项目既有扣分项,又有加分项,每月进行一次,考核结果及时公布。对于考核成绩优者,我们给予奖励及表彰,他们将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享受机构或者科室争取的资助项目。对于机构,我们通过家长满意度调查、家长意见箱、家长参与教师考核等形式加强对机构及老师的监管。对家长评议好的老师我们也给予奖励和通报,通过双方的考核更好地促进家园合作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优化家园合作形式是推进家园合作工作的核心。

丰富的家园合作形式能使家园合作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更能体现具有契约关系的机构康复和具有盟约关系的家庭康复的有效融合。对于家长,我们通过家长开放日、家长教学观摩及实践、家长生活化课程、亲子活动、家园联欢活动、网站及微信平台等多种形式让家长深度了解机构及老师的工作;对于机构,我们通过家访、个别化交流、经验交流等形式了解家长的思想动态及需求,同时利用家长的资源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孩子全方位发展。不管以何种形式开展家长工作,双方的理解和信任是关键,科室负责人及老师要与家长多沟通交流,深刻了解家长的需求及困难,并真诚帮助他们,取得他们的信任,这样他们也能更好地理解支持科室及老师的工作。如科室组织开展的爱心亲子活动就多次帮助了家庭困难的家庭集体课班级开展的“大家谈”活动、个训老师开展的“个别化交流”活动都让家长在合作过程中更显主动性;在各种形式合作中,家长和科室已经不仅仅是契约关系了,两者已经建立了感情,体现了契约与盟约关系的融合。如家委会自行建立的“迎新志愿者”、“环保志愿小组”、“爱心志愿者”等都会在我们需要帮助时及时出现。多种形式的合作能让家长和科室联系更加紧密,孩子的康复无论在机构还是在家庭,无不存在着机构和家庭的共同影响。


(四)深入家园合作理论及实践的研究是家园合作工作长效发展的关键。

  为了使家园合作工作长效发展,我们组织家长和老师开展“家园合作”专题研讨会,共同探讨在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案;同时在我们的教研活动中也把家园合作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研讨课题,通过完善制度,调整方案等方式实时解决出现的新问题。如2016年,我们根据家长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组织开展了“听力障碍儿童家长对康复内容、康复时间及康复形式的需求”的问卷调查,通过调查问卷形式更好的了解了家长的想法,同时我们组织科室老师召开专题研讨会对调查问卷结果进行研讨,通过多方的整合,我们对不同年龄的孩子的康复内容、康复时间及康复形式进行了调整,使康复更具实效性。

“家园合作”是当今学前康复教育发展的重大趋势,实践证明只有将机构和家庭紧密结合,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才能更好地提升孩子的康复效果,促进孩子的全面康复。今后,家园合作模式仍是我们继续研究的重要课题,我们将不断实践和摸索,为构建和谐的康复教育氛围及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地址:湖南 · 长沙市 · 马王堆新桥古汉城湖南省康复研究中心
Copyright @ 2004 – 2014 湖南省残疾人康复研究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731-84686721 ICP:湘ICP备09005828号 | Web Design:梦启网络